彩盒印刷如何解決黑影問題
經常看報紙的人時常會在報紙上的一些大幅面實地圖片或網紋裝飾條塊上,發現一條或幾條明顯淺于印刷圖文的細線,這就是所謂的“鬼影”,其中絕大部分是“缺墨鬼影”。缺墨鬼影在使用透明油墨印刷時出現的幾率較大,而使用不透明油墨與打樣時,則很少發生。與制版印刷工序合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缺墨鬼影。首先,應注意避免采用易產生缺墨鬼影的設計,如大邊框、大實地等。如果必須采用這樣的設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設計中盡量多用圖片,對于不涉及到實地的網目調印刷,一般不會有鬼影現象發生。
2、改變設計。減少大邊框或大實地的密度,平衡頁面上網目調圖片與實地部分的密度差距,盡量使整個頁面墨量均衡,以減少鬼影的出現。例如,如果在印張的右邊放兩張圖片,印刷時就易產生鬼影;若改變設計,使兩張圖片分開放置,左右各放一張,平衡整版的用墨量,則可避兔鬼影。
3、排版時,合理設計版面。合適的版面安排可保證墨輥有足夠的上墨時間,避免鬼影。例如,若一個設計是在實地上放置一個大圖片,拼版時,如果印刷機幅面夠大,則可將之放在白色背景上的兩個圖片之后。
4、利用在圖文部分以外的裁切部分放置顏色條,來轉移墨輥上多余的油墨,這些顏色條稱為移墨條。
5、調節印刷機,加大缺墨鬼影部分墨斗的供墨量。而且有些印刷機上裝有斜面勻墨輥,可以有效地解決缺墨鬼影,即利用墨輥的不同部位印刷大面積實地的不同部分,使墨輥不會缺墨。
6、將設計版面旋轉90°。以在實地上印刷大的粗體字為例,如果墨輥先給大的粗體字上墨,再給實地上墨,一張接一張地印刷,易引起缺墨鬼影。但若將印張轉置90°,使墨輥的一部分給字體上墨,另一部分給實地上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缺墨鬼影。
彩卡印刷紙的白度表示方法
彩卡印刷紙的白度是指紙張白度是指紙張受光照后完全反射的能力,用百分率表示。從技術的觀點來看,紙張及紙板白色程度包括了各種復雜的因素,它是紙張總光譜反射率、照明能量分布、觀察條件和觀察者特性的函數。真正的白度是亮度和色度的統一,理想的白色應該對各種波長的可見光的漫反射率均為100%,但理想情況在實際中是不存在的。
白度是各種不同類型的白色紙的一項重要指標,各種紙的白度要求與其實際用途有關。一般彩卡印刷書籍正文的凸版紙、膠印書刊紙等不需要很高的白度,以70%(即反射率為70%)左右為宜。膠版印刷紙和銅版紙必須具有較高的白度,一般應在80%以上,才能保證彩色印刷品的顏色鮮艷。
彩卡印刷紙的白度表示方法
目前表示白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ISO亮度、D65亮度和CIE白度。
在ISO 2470:1999《紙、紙板紙漿——漫反射因數的測定(ISO亮度)》中對ISO亮度進行了定義:配有濾光片或具備相應功能使光譜特性有效波長為457 nm、半波寬44nm,并通過調整照射到樣品的光源UV含量與CIE照明體C一致的儀器測定的內反射因數。
在我國的國家標準GB/T 7974-2002《紙、紙板和紙漿亮度(白度)的測定(漫射垂直法)》中定義的亮度為:在GB/T7973所規定的反射光度計的模擬D65光源條件下,試樣對主波長(457±0.5)nm藍光內反射因數。這個定義就是我們日常使用中所稱的白度,在ISO 2470:1999標準中稱為D65亮度。
彩卡印刷紙的白度白度的另外一種表示方法是CIE白度,在國際上應用較為廣泛,ISO/TC6制定了相應的測試方法標準, 國內也有部分企業采用這種白度表示方法。CIE白度分為C光源和D65光源兩種照明條件,相應的ISO標準分別為ISO 11475《紙和紙板-CIE 白度的測定,D65/10o(室外光)》和ISO 11476《紙和紙板—CIE白度的測定,C/2o(室內光)》。
以上就是關于彩卡印刷過程中如何排除鬼影的產生的介紹及彩卡印刷紙的白度表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相關文章推薦
聯系我們
- 廈門閩彩商貿有限公司
- 印刷電話:13666004568
- 企業QQ:446019061
- 廈門市湖里區馬垅路11號(佳益工業園505)